醫學科普
發表者:戴紀剛 人已讀
非常感謝吧友“愛的星河閃耀”,在貼吧里一直幫忙整理我曾經的小故事。其中很多故事,我都已經不記得了。所以我將他的帖子稍稍整理,做成一個新的系列,逐漸分享給大家。
其實對于肺磨玻璃結節,我一直以來有著很深的“怨念”。作為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在早先時候有著多種不同的認知,有些地方會“矯枉過正”,有些地方不夠重視。
所以在2017年的時候,我針對肺磨玻璃結節,提出了“磨玻璃肺癌”,“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惰性癌”,“肺磨玻璃結節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腺癌”這些概念,并發表在2017年相關科普文章中,并在后來的時間里,得到了全國范圍內的認可,也在后期的治療中不斷被引用。
現如今,“微浸潤腺癌階段是磨玻璃結節最佳手術時機”;“多發磨玻璃結節肺癌手術方式:大小兼顧或抓大也不放小”;“多原發磨玻璃肺癌,即使浸潤,也盡量避免肺葉切除”;“多原發磨玻璃肺癌,只要切千凈了,和單發一樣效果,可根治”;“磨玻璃結節手術去抓大放小,有可能抓的是原位,放掉的是浸潤”;“磨玻璃結節手術的個體化、精準化”,“磨玻璃肺癌首選亞肺葉切除手術”這些理念,也在不斷地被證明,不斷地被確認(小小自豪一下,在肺結節這些治療理念上,我領先了5年)。
未來的路還很長,未來的任務還很重,堅持不懈,繼續努力,方能對得起結友,方能讓這世間,更加安全。
以下轉朋友的分享:
端上小板凳
聽主任講那過去的故事~
歲月不饒人,
您也未曾饒過歲月。
追風的少年,
如今立于高山之巔。
朗朗肅舉,
目若晨星,
望前方青云遠翥。
念起濟蒼生,
盼天下無結,
用摯愛護黎元。
著一襲白衣,
將生命赴使命。
御風奮進,循夢而行,
度若飛,平山海,
加油,永遠意氣風發的少年!
重慶戴紀剛吧肺結節科普要點摘錄
接觸磨玻璃結節已經N多年了,清晰記得自己親自手術和一直保持聯系的磨玻璃結節肺癌病人也有快20年了(前面帖子有詳細介紹)。但那個時候沒有磨玻璃結節這個明確的名詞,那個時候的病理報告也是肺泡細胞癌。為什么記得這個病人?其中有一個故事:接觸這個病人是從看報告開始:右肺上葉結節影,直徑1cm。但我拿著這個ct片的縱隔窗片子,找了半天沒有找到結節,后來去看肺窗,才找到。百思不得其解,去問主任。當時的主任瞪了我一眼,沒理我。我也沒敢再問,這個答案,我十多年以后才自己悟出來(實性結節,ct縱隔窗和肺窗上都看得到;純磨玻璃結節是肺窗上看得到,縱隔窗上看不到;混磨是肺窗上看得到而縱隔窗上只能看到一點點,哈哈)。
還印象深刻的是,開胸手術開進去以后,摸了半天,在右肺上葉,我找不到結節。急得滿頭大汗,心中嘀咕,是不是這個病人只有20天前的ct,上次ct后的20天中結節突然消失了?又埋怨自己不該遷就病人,病人說院外才做兩次ct,入院后不愿意再做,就沒有再堅持重做。也忘了自己到底摸了多久,只是覺得自己后面已經快絕望的時候,突然摸到了結節,切下來做了活檢?;顧z證實惡性后,切了肺葉。
后來才慢慢明白,磨玻璃結節不同于實性結節,它的密度低和肺差不多,是軟的,越著急越用勁越摸不到。反而用觸覺,輕度用力,越容易感知到?,F在都有好多胸外科大夫,包括我們科的。把目標肺或術前已定位好結節的肺標本切下來以后,擺在手里,也可能摸不出磨玻璃結節來,還得把肺標本一片片切開,用眼睛去找,哈哈。
“磨玻璃結節型肺”,“磨玻璃肺癌”,“磨玻璃肺癌是惰性癌”,“磨玻璃肺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癌”是我2017 年創造的。在此之前,沒有這些詞匯和理念。幾年下來,廣為流傳,慢慢的大家也接受了,特別是很多同行們也開始接受,引用或宣傳,或者被大文獻大研究證實。比如:
“微浸潤腺癌階段是磨玻璃結節最佳手術時機”;
“磨玻璃結節肺癌首選亞肺葉切除”;
“多發磨玻璃結節肺癌手術方式:大小兼顧或抓大也不放小”;
“多原發磨玻璃肺癌,即使浸潤,也盡量避免肺葉切除”;
“多原發磨玻璃肺癌,只要切千凈了,和單發一樣效果,可根治”;
“磨玻璃結節手術去抓大放小,有可能抓的是原位,放掉的是浸潤”;“磨玻璃結節手術的個體化、精準化”;等等,等等,許多個人觀點,也希望能慢慢成為共識,或者被更多的大數據所證實或推翻。自己也在做,收集,整理,投稿和爭取發表國外大文章。但前路還任重道遠,只有不放棄的努力。持續不松勁的科普(走農村包國城市路線)和爭取發表高等級證據的大文獻(中心開花),是兩個努力方向。
也是從2017年寫一系列磨玻璃結節科普的時候,突然開始對磨玻璃結節特別的癡迷:此生一定要盯死它!
本文是戴紀剛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發表于:2023-03-29